嗶嗶!嗶嗶 !
!!病人需要進行搶救!!
當你的家人需要搶救時
你希望是"情境一"還是"情境二"




情境一 : 有一天,捲媽的急救聲響起......




情境二 : 有一天,美爸的急救聲響起......
動腦想一想
1. 在故事中,醫生拿出了什麼讓兩邊的結局不一樣?
2. 有一天你突然昏迷不醒,成功救活也會變植物人,你要不要救?
3. 有一天你突然重病,家人為了要救不救進退兩難、怒目相向時,昏迷的你要怎麼發言?
有想到答案了嗎?其實醫生拿出的是「預立醫療決定書」,預立醫療決定書讓醫生尊重捲媽的決定。隨著時代的進步,人們漸漸了解到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,每個人的價值觀更需要受尊重且被保障,因此台灣於108年1月6日開始實施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,用法律來保障人們的權益,讓病人有對自己病情的知情權以及最後醫療的決定權,因此當你在健康且意識清楚時有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話,它就能在你最後意識昏迷,無法表達清楚時替你發言。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有萬全的準備和最好的安排,就算到了生命的盡頭不應該也如此嗎?現在,就來為人生中最後一次的醫療做準備吧!!

到底什麼是「預立醫療決定書」
「預立醫療決定書(AD)」是意願人經過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(ACP)」後,清楚瞭解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規定內容,在意識完整時預先表達,當你符合特定臨床條件的情況下,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、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正式書面文件。

掃描觀看
預立醫療決定書
也就是未來的某一天,如果你發生了五種臨床條件其中的狀況,治療你的醫生就會在以下兩件事上尊重你的選擇:
一、 要不要《維持生命治療》:
此為要不要接受「任何有可能延長病人生命之必要醫療措施」,
例如心肺復甦術、機械式維生系統、血液製品、為特定疾病而設之專門治療、重度感染時所給予之抗生素等。
二、 要不要《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》:
所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就是「透過導管或其他侵入性措施餵養食物與水分」,例如有鼻胃管、胃造口、靜脈注射

要如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呢

步驟一 / STEP1
找一個人和你去指定醫院進行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」(簡稱ACP)。

步驟二 / STEP2
諮商完後,你覺得沒問題即可簽署決定書(見證人及公證人也需簽名)。

步驟三 / STEP3
這樣就完成囉,醫院會掃描上傳你的預立醫療決定書到中央資訊系統,等到你真的發生了那五種臨床症狀,它就可以代替你發言了~



!常見問題小學堂!
Q1. 如果我簽了「預力醫療決定(AD)」,會不會影響我的醫療照護品質?
不會!只有在五種特定臨床條件發生時,你的「預立醫療決定」才會啟動與被執行,在那之前該有的醫療療程都不會少!
Q2. 如果我參加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」,一定要簽署「預立醫療決定」嗎?
不一定,不需要有壓力,不過經過這樣自己跟親友一起思考、探索生命議題的過程是很有意義的
Q3. 病主法是安樂死嗎?
不是!是為尊重病人意願,不強加醫療措施延長生命,安樂死是加工縮短生命,兩者不一樣。
Q4. 我是單身、獨居、跟家人已沒有聯絡、家人沒空檔或喪親等原因,沒有親屬可陪同參加,可以做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(ACP)」嗎?
可以,只要您提出二親等內親屬事實上無法出席之事由,或是無法期待參與之書面說明,仍是可以做的。但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」的意義,有部分是希望協助您的家屬知悉並尊重您的意願及決定,所以還是希望盡可能的邀請他們一起參加。